近日,甘肃省水利厅最新一期通报数据显示,高台县2025年第一季度地下水位变幅较去年同期上升0.25米。这是该县地下水位变幅首次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实现上升,也表明该县在超采区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。
近年来,高台县按照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采取“减、控、调、节”等措施着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逐步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。
“您上月实际用水量2.6万立方米,请严格按照计划量用水……”每月月初,高台县各村社、农林场等用水大户都会收到短信提示,指导用水户及时调整轮灌次序、周期以及计划用水量。据了解,该县在全省率先实行用水量月通报制,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测4801眼机井动态,累计推送预警信息2.5万余条,构建起“监测-预警-调控”的全链条管理体系。“用水量月通报制把每滴水都纳入数字化监管,让节水从口号变成看得见的数字。该制度实施后,全县第一季度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180万立方米。”高台县水务局局长侯海介绍。
调整优化种植结构,是农业节水增效的必要措施。走进黑泉镇农耘生态林木专业合作社农场,种植户正在栽种艾草。“过去种玉米每亩地耗水450方左右,现在改种耐旱作物艾草只需260多方水,不但亩均可以增收200多元,而且全年计划水量完全够用。”农耘生态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飞算起了经济账。据统计,高台县今年减少高耗水作物7.17万亩,增加低耗水作物7.79万亩。同时,积极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,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9.48万亩,其中喷灌、滴灌等高效节水农田24万亩。
高台县还首推“井长”制,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,129名水务干部变身“水管家”,对全县4801眼机井累计开展专项巡查2.8万次,干预处置超计划用水41起。配合智慧水务云平台,利用超量预警、远程限购等功能,构建起“云端管、地上查”的双重监管体系,从源头上全方位、全过程守护地下水生态安全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高台县2024年超采区地下水用量较上年减少1756万立方米。在水位“下降”与“上升”的持久博弈中,高台县正谱写着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。这场攸关永续发展的“水突围”行动,不仅润泽了干渴的土地,更在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上浇灌出希望之花。